网站客服电话:010-51664315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广西高考 > 正文

12月24日,“共筑中国梦·同绘彩云南”2018年云南省高校百场形势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时间:2018-12-24
  12月22日下午3点,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我校海源校区康养实训中心会议室举行。
 
  云南省政府能源局处长马勋补,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施庆华教授,美国GoodWindEnergy(GWE)公司总工程师、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外聘专家程皖,云南省教学名师陈君若,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刘泓滨教授,昆明理工大学信自学院李勃教授,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军,云南大学信息学院丁洪伟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信息安全工程师李建,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熊坚教授,高级工程师、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昌,昆明理工大学建工学院刘铮教授,云南坤炬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华金,云南省设计院集团BIM主任忽文刚,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云南理工职业学院(筹)董事长杨红卫,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首席专家汪戎,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校长侯德东,常务副校长杨军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此次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校长助理宋飞宇主持。
 
  校长侯德东代表云南经济管理学院3万余名师生,向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侯德东校长表示,学校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作为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国家战略和云南省产业布局,成立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开展以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攻方向的研发工作。通过研究院的建设加大力度整合完善实训条件,构建研发与实训相结合、企业参与的多专业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成学生开展近似大工程多专业协同的实训平台。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工程应用能力作为贯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主线,办出学校实践教学的特色。
 
  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史庆南院长对研究院工作方案进行汇报。他指出,通过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的组建将加大力度整合完善实训条件的建设,构建研发实训相结合、企业参与的多专业协同的实训平台。根据现有基础,结合我院专业群的现状,首先建立BIM综合应用技术研究室、物联网与机器人智能应用研究室、智能电网应用研究室、轨道交通和汽车智能研究室在内的4个研究室,引进企业共建,始终了解行业企业需求,把握智能技术应用前沿。我们坚信一个具有经管特色的研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多专业协同发展实训平台,一个在我省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研发、推广、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影响力的研发平台建设目标定会实现。
 
 
 
  马勋补、陈君若、史庆南、杨红卫、侯德东、汪戎等领导共同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揭牌。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陈君若、云南省机械研究院设计院院长施庆华、云南坤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华金作为专家代表分别发言,对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研究院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云南省政府能源局处长马勋补表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的成立紧密联系国家方针政策,走在时代前端,有着很正确的方向原则。希望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突出重点,以官方的形式与行业部门尽快建立联系,与企业、政府在共同平台上共同推进。
 
  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首席专家汪戎对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的齐聚感到高兴,希望我校能够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的优势,在校内开展广泛的交叉合作,将战略协同的观念融入研究院的发展中,真正建立一个能够符合整个产业需求的全新结构。
 
  杨红卫董事长对我校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杨董表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结合专业领域开展工业智能技术的应用研发和推广,成立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是一次具有主动性、前瞻性、战略性的作为和探索。希望研究院对标新要求、拓展新工科、占领新高地,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育人特色,打通从教育入口到出口的可持续发展链条,把人工智能模块纳入到工科类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开展面向云南地区中小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实现服务社会目标。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的高校,学校正在积极筹备与布局信息技术和智能产业、智能制造的专业群。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互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明年即将申报大数据科学技术等专业,形成专业群,后年将增设智能科学技术专业,学校也在积极搭建产学研的发展平台,开展相关的技术研发,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与云南八大支柱产业当中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机械制造产业三个产业紧密贴近,大力整合完善实训条件的建设,建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实训平台,发展成为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研发、推广、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的平台。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09079197号-18       

公安备案号:11011102000803

合作咨询电话: 邮箱:779069471#qq.com(请将#换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