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学院简介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编辑:河北医科大学 时间:2023-05-21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的前身是1959年3月成立的河北医学院基础部。1995年河北医科大学成立,原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所医学院校的基础部合并组建为基础医学院。目前学院设有4个学系、10个教研室、8个研究室,是集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学院。2020年荣获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学科专业:学院设基础医学本科专业,承担临床医学、儿科学、眼视光医学、麻醉学和精神医学五个本科专业基础阶段以及基础医学专业全过程的教育管理。现有18个学生班级,在校生2105名。2020年基础医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基础医学和生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11个二级学科)、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基础医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省级),2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5个河北省重点学科,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16人,教辅人员21人,专职辅导员18名;教授93人,副教授77人;具有博士学位188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43名,硕士生导师136名。现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燕赵学者1人,河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9人,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2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5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河北省教学名师8人,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河北省优秀(模范)教师6人,河北省师德标兵3人。学院2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学资源:学院拥有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国家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河北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河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同时承担1个医学基础类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批省级教学课题28项;主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0余部;获“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省级奖励6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奖励20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计划项目98项。
科研成果:学院主要从事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近五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468篇;获批厅局级以上科技项目2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培育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9项。近五年获评为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7篇,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篇。
社会服务:依托学校成立的河北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河北医科大学遗体捐献中心和河北医科大学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推进生命文化教育,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为河北省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服务。
药学院
药学院是河北医科大学二级学院,其前身为河北医学院药学系,1970年批准建立,1972年招收第一期学员,1995年成立药学院。药学院是河北省首个药学本科专业招生院校,河北省第一家药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拥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090人,硕士研究生333人,博士研究生66人。
学院设有4个本科专业(类),即药学类(含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临床药学、生物制药和中药学,其中药学、临床药学2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物制剂、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中药学、生物制药5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的学生人数占本科生总数100%。2021年药学专业与临床药学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联合检查,有效期6年。药学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河北省建设的国家“双一流”学科,学科所属的“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方向,2018年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行列,并且每年呈上升趋势。
学院设有1个学系、9个教研室、1个实验中心和1个药用植物研究中心,拥有38家校外实习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112人,具有博士学位61人;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40人。学院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北省百人计划1人、“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5人、河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2人、河北省中医药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
学院依托学校雄厚的医学教育资源,优越的实验教学条件,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正在积极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全国药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上办出了特色: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药学)”、“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创新高地”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教育教学平台。 
学院不仅是河北省办学最早的药学教育基地,也是河北省重要的药物科学研究中心,拥有完整的药物研究评价体系,建有“河北省创新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成果丰富,曾获得几十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申请发明专利50多项,编写教材及专著11部;每年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被SCI收录的论文比例在50%以上。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药学院与美国奥本大学3.5+2联合培养药学高层次人才,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到美国克瑞顿大学、圣约翰大学、日本香山大学进行交流。学生第二课堂活跃,在历届大学生“挑战杯”、“创青春”、实验技能竞赛等全国性赛事中获得大奖。
学院上下以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药学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医药卫生行业,从事药学服务、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管理工作。全体医大药学人正以只争朝夕干劲,将药学院建设成国家医药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的前身为河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科,建于1949年3月。1985年招收第一届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1987年10月正式成立河北医学院卫生系,1991年2月更名为预防医学系,1996年成立公共卫生学院。学院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公共卫生硕士(MPH)资格。建有“河北省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公共卫生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河北省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中心、河北省营养学会、河北省检验检疫学会挂靠在学院。
学院设有6个教研室、1个实验中心。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实验技术人员8人,行政人员11人。学院师资队伍精良,专职教师中教授21人、副教授1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1名;省政府参事1名、省管优秀专家1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校学术带头人2名。学院各类型实验仪器设备1100台(套),总价值7000余万元。
学院现开设有预防医学(五年制)、妇幼保健医学(五年制)、卫生检验与检疫(四年制)、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四年制)四个本科专业。预防医学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和妇幼保健医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京津冀地区建有30家专业教学基地。每年招收本科生约210人,硕士研究生约100人,博士研究生约15人。
中西医结合学院
中西医结合学院始建于2001年3月,目前拥有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学科建设:中西医结合学科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西医结合基础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批准为中西医结合博士一级学位授权点;1999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中西医结合基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6年被评为河北省“双一流”学科。
师资队伍:学院设有3个教研室和1个实验中心。目前全院共有教职工2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硕士学位者9人。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2人,有多人担任国家级专业学会的常委、理事和专业委员。
本科教育: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2009年,中西医结合学院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被评为“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中西医结合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9年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河北医科大学雄厚的医学教育资源,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充分整合西医、中医两大学科的优势资源,形成了西医院校创办中西医结合教育的鲜明特色。学院实施“双基础、一临床、特色结合”的教学模式,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就业需求,培养能够胜任中西医结合医学领域的应用型特色人才。
学院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学院建有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在中央及省级财政的支持下,建立了国内先进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开放式实验平台,现有仪器设备等价值三千余万元,为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的实验资源。
护理学院
护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在原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护士学校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学院1999年招收本科生,2003年获批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对应调整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增设助产学专业,2020年护理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助产学专业获批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护理学类本科专业认证,形成了集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校生1734人。
学院始终铭记“明德博学 行方智圆”的校训,秉承大学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和“学生为本,教师为先”的办学理念,发扬“崇德、敬业、谨严、创新”的优良校风,经师生薪火相传,锐意进取,逐步凝炼出“仁爱致和,护本求实”的院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线,构建了“厚基础、重人文、强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理念,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
学院设有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负责党建、行政、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设置护理学基础教研室、护理心理与人文教研室、临床护理教研室、助产学教研室4个教研室和1个护理实训与研究中心。护理实训中心约 4800平方米,资产总值3000余万元;设有基础护理实训室、内科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母婴护理实训室、急危重症护理实训室、老年护理实训室、康复护理实训室及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完成护理实训项目150余项。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由我校4所直属医院完成,医院均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仪器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科室设置齐全,开放床位11057张,学生与床位比为1:8;学院与8个社区卫生中心和6所养老机构签署了实践教学协议,为学生见习、实习、科研、社会实践提供保障。
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结构与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专(兼)职教师118人,其中正高54人,副高34人,中级职称30人;博士学位42人,硕士学位38人,硕士生导师52人,多名教师在国家一级学会及省级专业委员会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在多个英文和中文核心期刊担任编委。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发展理念,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哺教学。近五年教师承担科研项目103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25项,合计经费728.06万元;发表科研论文282篇,其中SCI51篇,著作68部;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3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发表教学论文68篇,主编、参编国家级“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20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2门。获全国护理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青年教师临床技能比赛获团体一等奖单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指导教师1名,河北医科大学2022年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
学院立足河北、面向京津、辐射全国,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近五年学生立项课题132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30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7篇,获省级奖项25项,其中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调研河北”等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2021年全国大学生护理技能大赛我校获华北、东北赛区团体特等奖,全国总决赛铜奖的好成绩。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积极贯彻落实“三个老师”制度,全面推进思政教育多元化、立体化、多渠道,构建所有人都有育人职责,所有活动都有育人功能,所有环境都有育人元素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增强学生人文素养,践行“三个老师”制度,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及文体活动,做到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以我校优秀毕业生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司堃范先生为榜样,开展了“走南丁格尔之路”奉献自我、奉献社会系列活动,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成绩突出。近五年获国家奖学金9人,国家励志奖学金223人,省级先进班集体1个,省级三好学生7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5人,河北省冀青之星3人;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1个,河北省“五四红旗先进支部”1个,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个,石家庄市优秀团支部2个,石家庄市社会实践先进团队1个。
学院注重拓展和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1997年至今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护理专业全额奖学金项目选拔推荐508名学生,为两国学术交流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国不断加强合作交流,进一步促进学科及专业发展。
学院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在河北省卫生事业发展、护理队伍建设中积极建言献策,《高年资护士转岗至社区助力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的思考与对策》《河北省三级医院静脉治疗评价标准》等多项咨询报告被政府采纳并在全省执行。为基层培训护理人员12000余人次,组织师生赴社区、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及中小学、养老院等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讲座,保障和促进了民众健康,弘扬了河北医科大学甘于奉献、扶危济困、服务基层的 “擎灯精神”。
法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科创建于1956年,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2002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成立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2004年成立法医学系,下设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理与毒物分析等4个教研室以及法医病理学、法医分子遗传学2个研究室。2005年被批准为河北省法医学重点学科,2006年批准为河北省法医学重点实验室、《法医学》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法医学重点(培育)学科。 2008年被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法医学》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省特色专业、省法医学人才教育培养创新高地。2011年学科带头人丛斌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成为我国法医学领域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学科,也实现了我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2013年法医分子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我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认定。2016年被评为河北省科技创新团队、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017年成立法医学院。201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法医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在首届全国高校法医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我院青年教师取得优异成绩;2020年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法医学课程。
目前学院有教职员工28人,其中教师19人,教辅4人,行政人员5人;院士1人,教授7人,副教授6人,讲师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7人;归国留学人员11人;学科有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5人。在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何梁何利基金奖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管优秀专家3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4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模范教师1人,中国法医学会副会长1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1人。
医学技术学院
医学技术学院于2017年6月成立。1984年举办检验夜大班,学制4年;1989年设医学检验专科,学制3年;1996年将医学检验专业升级为5年学制;2004年成立医学检验系;2013年招收医学检验技术本科,学制为4年;2014年招收康复治疗学本科,学制为4年。2018年学院成为医学技术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先后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科专业:学院开设医学检验技术和康复治疗学两个专业,学制均为4年,实行2+2培养模式,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后两年在教学基地进行专业学习和实习。致力于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职业素质与初步临床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人文关怀精神以及一定科研发展潜能,能从事医学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机构设置:学院有医学检验系、康复治疗系及实验诊断学教研室。开设有实验诊断学、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仪器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和神经康复学、假肢矫形器学、儿童康复学、人体运动学、康复营养学、康复心理学、人体发育学等课程。
师资队伍:现有专职和兼职教师共28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3人,具有硕士学位83人;正高级职称39人,副高级职称51人;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69名。兼职教师来源于临床一线,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为主。
实践基地:学院见实习基地以河北省为主遍布国内,包括河北医科大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河北省优抚医院、河北省以岭医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北京306医院、北京307医院、上海浦东医院等。实习基地的教学条件优越,设备完备,标准化建设齐全。
教学科研:教师近三年主编及参编国家级“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11部,卫计委系列规划教材及校级教材12本。教师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4项;河北省自然基金课题6项;省厅级课题61项;发表科研论文291篇,其中SCI共8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2篇;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29项;担任学术组织任职201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3项,省级项目15项,校级项目55项。
医学影像学院
医学影像学院成立于2017年6月,在原影像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1974年设置放射线医士中专(原华山冶金医专),1982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大专(原华山医专);1995年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00年成立影像系,2004年医学影像技术专科专业开始招生,2014年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21年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开始招生。
学科专业: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即医学影像学(医学学士学位)、医学影像技术(理学学士学位)和智能医学工程(工学学士学位),截至2023年3月全日制本科在校生921人,其中医学影像学专业436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430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55人。
学院目前拥有博士、硕士、学士授予权,并获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资格,初步形成以医学影像诊断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为主体、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医学影像学专业学制五年,培养医学影像诊断、治疗及医学图像处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医学影像专门人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制四年,培养医学与理学、工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设置微专业,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与社会亟需人才培养。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学制四年,培养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医学影像信息的采集与诊治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医、理、工高度交叉的专业。2020年医学影像学专业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机构设置:学院设有17个教研室,包括医用物理教研室、医用数学教研室、计算机教研室、医工融合教研室、影像诊断学第一、二、三、四教研室、核医学教研室、超声诊断学教研室、介入性放射学教研室、影像技术教研室、医学影像成像理论教研室、肿瘤放疗技术教研室、影像设备学教研室、超声技术教研室、核医学技术教研室,并设有1个教学实验中心,1个智能医学共建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12个教学实习基地。
师资队伍:学院有教学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的教学师资队伍。有专职教师39人,兼职教师166人,博士学位39人,硕士学位99人,正教授34人,副教授4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65人,多名教师在国家一级学会及省级专业委员会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理事等重要学术职务,在多个中文核心期刊编辑委员会担任编委。
建院以来,我院获得河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获批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1项,省级教育教学课题14项,校级教学课题26项。教师近三年共主编或参编了国家规划教材19部,其中“十三五”规划教材13部。
教师教学水平突出,在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连续三年在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青年教师微课教学竞赛中获得佳绩;在首届和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影像专业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在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学青年教师比赛中获特等奖。在第六届全国高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中,有三组队伍获三等奖。影像设备教研室教师团队在首届全国医学工程师技能竞赛中获得华北超声组团体一等奖,连续两年在首届和第二届河北省医学工程师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并代表河北队在华北区五省市首届医学工程师技能竞赛中获得DR组团体一等奖、监护仪组团体三等奖、超声组最佳实操奖和案例展示奖。医学影像设备教研室在第二届全国“CT影像杯”知识竞赛中获团体二等奖。
科学研究:建院以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5项,河北省厅校会商课题1项,河北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基金课题3项,省厅级课题134项,发表科研论文351篇,其中SCI共7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44篇;承担校级教学课题24项。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38项;出版及参编学术著作30余部,编写国家级统编教材15部。授权国内实用新型专利4项;担任学术组织任职95项。
学院具有优质科学研究平台,下设“河北省医学影像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建立医学影像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平台,构建系统化、专业化的医学影像大数据中心,开展面向国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报告研究;以影像临床应用研究和基础科研为主,重点解决对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诊治技术体系的关键问题。
学院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的功能,2021年,获批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即智能医学影像产业学院,促进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智能医学影像产业学院由河北医科大学与深圳旭东数字医学有限公司共建,承担大学生实训实践、学生及教师科研创新孵化、创新课程孵化与实践、科研成果转化职能,发展聚焦医工融合,面向产业前沿,深化校企协同,坚持“开放合作,优势互补,学生为本,需求导向”的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建成具有鲜明医工融合特色的新医科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培养立足河北,面向京津,辐射全国,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影像专业知识与技能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满足医疗机构及企业需求的医学与理学、工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学院与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深圳市旭东数字医学影像技术有限公司校企共建《智能医学影像实验室》(3D+AI+CLOUD)暨《大学生勤工助学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建了我国医学高校第一家以智能医学影像为导向的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实验室,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实验室通过优势资源整合,瞄准临床应用方向,研究和孵化具有重要价值的课题项目。
人才培养:学院在教学工作中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坚持立德树人,认真落实“学生为本,教师为先”的办学理念,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原则,深化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科学设计、同步执行、长期发展的规划,为祖国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而努力。
升学深造:建院以来,共有58名优秀学生推免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攻读研究生。
近三年学院毕业生考研率、就业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学生大量就业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上海联影公司等知名医院及企业。
实践基地:学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均签署实践教学协议,拓展了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渠道。同时学院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公司签署实践教学合作协议,建设工科实习基地。
专业建设:学校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于2018年5月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行医工融合实验班学生的联合培养,同时在师资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与北京理工大学展开深度合作。
2021年5月,学校与河北工业大学在石家庄举行了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两校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探索医工融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的高素质复合人才。
学生管理:学院注重本科生素质教育,构建“三全育人”机制,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三个老师”制度,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开展思想引领、专业辅导和文体锻炼等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在建党100周年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背景下,学院积极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开展多方位党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学生代表队在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学生(本科)实践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特等奖,在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联盟首届临床能力(医学影像)竞赛中获得团体特等奖和最佳人气奖,在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能大赛中,获DR组一等奖。近三年,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共取得国家级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中获三等奖1项。在第三届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论文组获特等奖1项;在第十一届中国(河北)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暨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河北赛区)中获一等奖1项;在"学创杯"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
全科医学院
全科医学院于2023年1月6日正式成立,主要职能为承担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任务;不断完善全科医学培养模式,构筑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按照上级工作安排,认真做好河北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中心各项工作。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为促进全科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切实加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我院以“传承擎灯精神、服务健康河北、面向基层医疗、培养全科人才”为院训,统筹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和河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将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全科特色的培养体系,以稳中求进为工作主基调,坚持围绕学生,提高工作质量,为提高河北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贡献力量。
第一临床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是一所以神经、精神和心血管病诊疗为主要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编制床位2232张,建筑面积近20万㎡。近年来,在省直医院综合绩效考核中连续排名第一,并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
医院始建于1971年6月26日,系华山冶金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隶属冶金工业部)。1995年并入河北医科大学,1996年更名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五医院,2002年正式更名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院现有职工2561人,其中高级医疗职称人员506名,博士生导师24名,硕士生导师16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名,省管优秀专家5名,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名,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名。
近年来,在大学党委的领导下,医院取得了高质量发展,办院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5月18日,元氏院区正式开诊,使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基层百姓就医;2020年11月,12.3万平方米的全新5G病房综合楼全面投入使用,医院以此为契机,与华为、移动签约合作,共同打造省内首家5G医院,开展5G技术开发和智慧医院建设,并获评河北省首批“互联网医院”,正在迅速实现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转变。
医院是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心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精神病学、老年医学、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普通外科、临床营养学和内分泌科共七个学科是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同时,还拥有心血管内科、产科、烧伤科、骨科、普通外科、口腔专业、精神科、传染科、眼科、医学影像专业、老年病科等11个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肾病科、血液病科为河北省中医重点专科。河北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和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河北医科大学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心挂靠我院。
医院成立了河北省精神卫生暨京津冀精神卫生专科联盟、远程会诊中心、裕华区紧密医联体,为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和疑难疾病的诊治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资源和支持。医院拥有河北省首台、同种最先进型号国内第一台射波刀,国内领先的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CT)、3.0T双梯度核磁共振、320排640层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双C)等大型诊疗设备95台(套)。
技术力量:两次成功实施“连体婴儿分离手术”,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医院在先心病手术和介入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射频消融治疗、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技术、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肿瘤技术、微创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等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骨科学科开展单髁置换手术数量世界第一;神经外科实现远程控制机器人手术、其它机器人辅助手术,数量国内最多,国际上率先提出经动脉入路闭塞引流静脉治愈性栓塞脑动静脉畸形并应用数十例;神经内科率先开展“多延迟多参数pCASL技术”、“131I-MIBG心肌显像”,填补省内空白,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心血管内科完成省内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TEER)手术,完成河北省首例心房颤动电动脉冲消融+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手术;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诊疗数百人次,位居省内第一;心脏外科、血管外科开展危重主动脉夹层手术数百例,数量国内领先;眼科开展复杂眼眶壁骨折、眼眶肿瘤相关手术,手术难度及数量省内第一、国内前列;妇产学科妇科内分泌专业为省内龙头亚专业,接收全省疑难病人的转诊。
医学教学:作为大学直属医院,每学年承担河北医科大学教学任务8000多学时;作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也承担各专业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学的规范化培训任务。近年来,医院不断加大投入,建成了全省一流的高标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大力开展远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科研创新: 医院是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河北省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河北省大肠癌精准诊断与治疗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心脏损伤修复机制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脑科学与精神心理疾病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心脏与代谢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营养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神经医学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人工智能临床药学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急诊急救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精神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烧伤救治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北省智慧医疗临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均挂靠我院,同时,高标准生物标本库正式运行。目前,医院累计承担各级科研项目近两千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5项;获得奖励33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2项;发表文章三千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四百余篇,核心期刊论文近三千篇。
公益救助:坚持先心病救治19年,先后深入全省156个县市区,行程36万公里,为23万名儿童进行了心脏健康筛查,救治患儿遍及全省各地,还有来自周边省份和西藏、新疆、四川、海南等地的儿童,并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卫生部心脏病中心共建“中吉先心病研究中心”,致力于“一带一路”国家的先心病普查、治疗、研究以及预防等。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021年6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正式落户启动建设,2022年12月28日,医院5G综合楼/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二期工程门诊楼正式封顶,2023年底将提前投入使用。目前,王玉平教授、汤劼教授等二十多位专家实现常态化入驻,并设立了河北省首个神经疾病会诊中心。依托宣武医院强大的神经学科优势和科学管理经验,在神经疾病预防诊疗、成果转化、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健康管理及智慧医疗等方面实现快速提升,向全国一流水平看齐,不断增强优质医疗资源区域辐射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医院殊荣:河北省先进集体、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中国百家改革创新医院、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感动河北”年度人物唯一群体奖、河北省关爱儿童贡献奖、河北省儿童慈善奖,2020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医院”等,先心病介入治疗专家王震教授获评中央文明办“中国好医生”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在河北省卫健委和河北医科大学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将牢记初心使命,传承并弘扬“崇德精术,博医济世”的院训,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6S管理,以“规模要适度,学科有特色,管理精细化,运营有效率,医院有文化”的精致医院发展思路,建设国内知名综合性大学医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居于省内前列。医院党委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了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发挥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医院设有党委职能部门3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92个,基本实现了支部建在科室,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医院党委牢牢把握新时代党建工作总要求,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医院发展,推动医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院现有本部、东院区、北院区三个院区,正定院区正在建设中。医院职工5893名,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24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3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医大师1人、长江学者1人、省高端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
开设医学专业科室112个,编制床位2816张,开放床位4126张。医院年门急诊量280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18万余人次,完成各类手术8万余台。共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8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9个,河北省质量控制中心15个。器官移植技术、心脏外科TAVI技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血液内科CART技术、心血管内科冷冻球囊消融技术结合三维球囊标测系统治疗房颤等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肝胆外科LPD开展例数全国领先;心脏冠脉搭桥、辅助生殖等技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抢抓“黄金急救”时间,以其规范成熟地运行,成为广大群众身边的“守护神”;作为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牵头医院,设立全省唯一一家的罕见病质控中心,成功解决众多患者的“急难愁盼”,打造全省疑难病症救治高地。中国医院艾力彼排行榜,连续五年河北第一。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神经病学第11名、急诊医学第20名、儿科学第24名,共15个专业排名位列全国百强。
作为河北医科大学规模最大的直属教学医院,拥有国家住培基地29个,专培基地5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住培基地7个。拥有博士生导师85人,硕士生导师474人,27个专业为博士学位培养点,34个专业为硕士学位培养点。在院本科生794名、硕士研究生1129名、博士研究生83名。
医院拥有教育部临床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研究所4个,河北省普通高校强势特色学科群1个,河北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医学重点(发展)学科17个。2022年度获国自然基金项目4项、省级课题76项(含省自然基金36项)。获河北省科技成果63项。获省科技奖3项,其中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省医学会医学科技奖58项,其中一等奖27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12项。
医院恪守“大医精诚”的医院精神,正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致力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向着“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医院”的建设发展远景目标大踏步前进。
第三临床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数次跻身全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前100名,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河北省卫生系统百佳医院”和“河北省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诚信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现有中山、友谊、湘江三个院区,总开放床位2608张,临床医技科室83个。占地总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另有对口援疆托管的新疆铁门关医院,一个相当于二级甲等医院的帐篷医院——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2021年门诊量92.6万人次,出院病人6.8万人次,手术量4.5万人次。
医院学科综合实力雄厚。作为河北省创伤急救中心所在单位,是河北省唯一一家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及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承建单位。多次承担国家级及省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救治任务,圆满完成冬奥医疗保障工作。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5个。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中,我院骨外科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神经外科学、肾脏病学、消化病学、整形外科学等9个专业多次进入前100名。2018年、2019年骨外科学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4,常年稳居全国专业前十。
医院特色专科优势突出。骨科作为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已发展为科室和学术建制完备的骨科医学中心。此外还拥有肾内科、感染科共计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肾内科、中西医结合肝病科2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还有1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9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肾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中国医院协会血管通路培训基地、全国县级血液净化培训基地。感染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华北地区疑难重症感染病的临床诊疗中心、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为国家肝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作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肝病专科、中华生物医学免疫学会理事单位。我院是全省唯一具备肝移植资质的医院,并具备角膜移植资质,是河北省器官获取组织(OPO)挂靠单位,河北省区域性眼库所在地,红十字眼库所在单位,角膜移植技术全面,国内领先。肝胆外科移植团队自2002年组建以来,至今已完成近600例各式肝脏移植手术。
医院实施人才兴院战略,现有职工3226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青年学者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0人,博士生导师63人、硕士生导师295人,高级职称570人。张英泽院士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会长、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三年,医院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受聘常委及以上学术任职者共计11人,在河北省医学会、河北省医师学会受聘主任委员者共计9人。
医院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学科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拥有骨科微创智能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骨科智能器材重点实验室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6项。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3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6项。出版医学专著、教科书170余部,发表自主产权SCI论文近1600余篇。获授权专利600余项,居省内医疗卫生领域首位。
三院人以严谨的医风、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新时代的三院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发展战略,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力争把医院建成管理科学、服务优质、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群众满意、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第四临床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暨河北省肿瘤医院,是一所以诊治肿瘤为重点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河北省癌症中心、河北省肿瘤研究所、河北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河北省抗癌协会均设在该院。
基本情况:医院始建于1955年,现拥有两个院区,占地21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772张(本部开放床位1948张,东院开放床位824张),职工4633名,临床、医技科室66个,包括了所有的临床功能科室,拥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PET/CT、高档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多螺旋CT扫描机等十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1963台(件),固定资产31.8亿元。
人员结构: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6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名,省高端人才3名,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3名、二层次人选9名,省管优秀专家13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0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75名。
学科建设:重症医学科、胸外科、普通外科、肿瘤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学为省强势特色学科;呼吸内科、妇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新生儿、麻醉科、病理科、耳鼻喉科、血液内科、皮肤科、检验科、口腔科、肾内科、医学影像科、儿科为省临床重点专科,产科、急诊科、神经内科和眼科为省临床重点培育专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病理科、血液内科、胸外科、麻醉科、放射治疗科、普通外科、医学影像科、妇产科、肾脏病学为省级重点学科,肿瘤科、呼吸内科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专业特色:以诊治肿瘤为特色,形成了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体系,特别是在食管癌诊治方面到目前完成了3.7万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医疗工作: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能够诊治内、外、妇、儿等各系统疾病。近年来,医院在不断提高常见病、多发病规范化诊疗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疾病早期诊断、全面干预及个体化综合治疗能力,提高危重、疑难病人处置能力。目前每年开展微创手术、介入治疗、心脏手术、试管婴儿等省内领先技术30项以上。去年门急诊122万人次、出院10.6万人次、手术2.8万例。
教学工作:设有2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3个住院医师规范化专业基地和25个教研室。21个专业为博士学位培养点,39个专业为硕士学位培养点,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5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96名。建有1100平方米的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每年承担1600多名学生的教学任务。近年来,获国家级优秀称号教师3人,本科生两次代表医科大学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均获得全国三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
科研工作:建有国内先进的科研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现有六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肿瘤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肾脏病血管钙化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胃癌精准诊断与综合治疗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中医药噎嗝证治重点研究室、河北省乳腺癌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肿瘤微环境与耐药重点实验室。有三个省级临床研究中心:河北省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北省慢性肾病临床研究中心、河北省肿瘤放射与治疗临床研究中心。建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各1个。累计承担科研课题3342项,其中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64项,获科研成果1132项,被SCI收录论文928篇。
学术交流:近年来先后承办国际放疗会议、全国免疫学大会、全国食管癌、胃癌诊治会议、全国医院癌症防治管理论坛、肿瘤防控理论与实践国际高峰论坛等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特别是2008年成功承办了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有包括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在内的4076名国内外肿瘤界精英与会交流。2013年成功承办第九届河北省肿瘤学术大会暨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术会议、2013年亚太地区国际肿瘤生物学和医学学术会议,国内外代表2109人,成为历届河北省肿瘤大会中,规模最大、参会人员最多、学术影响力范围最广的一届学术盛会。
城乡对口支援:1972年以来,长期坚持下乡普查,行程百万公里,普查百万人群,共查出各种早期癌2100多例、癌前病变13000多例,都得到了及时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建立了7个肿瘤防治点,并与平乡、磁县、广平、隆尧、南皮、雄县、故城7家县医院建立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关系,与吴桥、灵寿、巨鹿、栾城、辛集等43家县市级医院建立了协作医院和肿瘤专科联盟关系。特别是我院连续26年帮扶赞皇县医院的典型经验,被原卫生部以召开现场会及印发文件等形式向全国推广。2019年,被人民网评为“医疗扶贫榜样奖”。
对外交流:1986年以来共派出453名医务人员赴日本、加拿大、美国、德国、瑞典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其中出国留学人员232名,同时接待了来自16个国家的452名国外学者来院交流,并有36名外国专家被聘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荣誉称号:1995年被国家卫生部、人事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5年被中宣部、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等十四部委授予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2010年被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13年被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2017年被河北省卫计委评为“河北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并成为全国首批“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
口腔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建于1992年,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三级口腔专科医院,集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河北省口腔医院三位一体,是河北省口腔医疗、教学、科研、医疗保健、预防、质控和口腔公共卫生中心。该院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河北医学院口腔系,目前承担着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住培生、留学生以及成人教育学生的教学任务。河北省口腔医学会、河北省口腔专科联盟、河北省口腔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河北省健康学会口腔健康管理分会、河北省口腔病防治办公室,以及由本院主办、华北五省市、东北三省、西北四省区主要口腔医学院校合办的《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均设在本院。
医院目前设有本部院区和中华院区,总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编制床位60张,牙椅174台,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河北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北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河北省健康口腔指导中心”“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京津冀口腔卫生保健协作中心成员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数字研究与应用联盟成员单位”“中国医学教育题库(口腔医学题库)院校联盟理事单位”“中国高校——企业口腔干细胞创新联盟发起成员单位”“国家国际科研合作基地、中美口腔干细胞国际联合中心牙源组织采集授权机构”“德国蔡司口腔显微根管培训中心”“国际微笑列车项目A级定点医院”。
该院口腔医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是河北省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口腔医学实验室是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是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口腔临床医学是河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口腔正畸学是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是省级精品课程;另有9门专业课程是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981年,口腔颌面外科学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口腔医学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基础医学所有学科。1998年开始招收口腔病理学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2005年开始招收颌面整形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2018年临床口腔医学获得二级博士学位授权,2022年开始招收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该院口腔医学专业拥有一支朝气蓬勃、求真务实的学术队伍,有中国医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委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7人,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2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88名;有名誉教授1人,客座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80人。50余人次在国家一级学会及专业委员会中担任常务理事、理事、常务委员、委员等学术职务;70余人次在省一级学会担任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常务委员、理事、委员、秘书长等学术职务;11人兼任《现代口腔医学杂志》常务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10余人担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十余种口腔专业杂志编委。
 

地址:(中山校区)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
(建华校区)北院,河北省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309号;
南院,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岗路48号;
邮政编码: 050000 ;
招生电话: 0311-86266317

Top